返回
优质书源
目录
共96章
倒序
1 _1_词 之 三 宗
2 _2_闲叙《樵歌》
3 _3_0_稼轩词心解
4 _3_1_一 健笔与柔情
5 _3_2_二 文辞与感情
6 _3_3_三 “通”与“不通”
7 _3_4_四 才气与思想
8 _3_5_五 性情与境界
9 _3_6_六 英雄的手段与诗人的感觉
10 _3_7_七 含笑而谈真理
11 _3_8_八 余论
12 _4_附一 辛弃疾词选目(27首)
13 _5_附二 辛弃疾浪漫主义词选目(25首)
14 _6_0_说 竹 山 词
15 _6_1_一 伤感
16 _6_2_二 情致
17 _6_3_三 纪事
18 _6_4_四 贫与瘟
19 _6_5_五 感觉与印象
20 _7_0_宋 词 短 说
21 _7_1_一 少游词好语言
22 _7_2_二 从程垓《小桃红》说到咏夏
23 _7_3_三 姜白石之“干净”
24 _7_4_附一 梅溪词选目
25 _7_5_附二 宋词俗语举例
26 _8_0_谈 元 曲
27 _8_1_一 元剧中之悲剧
28 _8_2_二 说《西厢》
29 _8_3_三 《东堂老》
30 _8_4_四 曲少文字障
31 _9_0_论 王 静 安
32 _9_1_0_一 “境界”说我见
33 _9_1_1_(一)认识“境界”
34 _9_1_2_(二)说“因”与“缘”
35 _9_1_3_(三)诗之“体”与“真”
36 _9_1_4_(四)“有我之境”与“无我之境”
37 _9_1_5_(五)境界之由来
38 _9_1_6_(六)“动”与“静”
39 _10_0_附一 《人间词话》评点
40 _10_1_0_二 说静安词
41 _10_1_1_(一)从静安词《浣溪沙》(天末同云)说起
42 _10_1_2_(二)孤高·深刻·伤感
43 _11_附二 静安词选目
44 _12_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
45 _13_知·觉·情·思
46 _14_欣赏·记录·理想
47 _15_漫议S氏论中国诗
48 _16_漫议N、K二氏之论诗
49 _17_0_杂 谭 诗 境
50 _17_1_一 神秘与玄妙
51 _17_2_二 恐怖
52 _17_3_三 伤感
53 _17_4_四 穷愁与愤恨
54 _18_0_杂谭诗之特质
55 _18_1_一 格物与物格
56 _18_2_二 余裕与韵味
57 _18_3_三 言中之物与物外之言
58 _18_4_四 动与静
59 _18_5_五 气·格·韵
60 _19_0_杂谭诗人之修养
61 _19_1_一 诗人本身须是诗
62 _19_2_二 诗人之五种习气
63 _19_3_三 读禅与学诗
64 _19_4_四 尊物与多情
65 _20_0_杂谭诗之创作
66 _20_1_一 世法与诗法
67 _20_2_二 心物与因缘
68 _20_3_三 创新与冒险
69 _20_4_四 五古须酝酿
70 _20_5_五 长诗须铺张
71 _20_6_六 词语之“返老还童”
72 _20_7_七 双声叠韵
73 _20_8_八 山岳式与波浪式
74 _20_9_九 作诗与读诗
75 _20_10_0_十 自评诗词
76 _20_10_1_(一)《病中作》
77 _20_10_2_(二)《春日杂咏四绝句》
78 _20_10_3_(三)《偶读香山诗,见其自注中有暮雨潇潇之句,意颇爱之,因足成四韵》
79 _20_10_4_(四)《五月十二日雨中到校,青峰索阅近作,归来成长句四韵》
80 _20_10_5_(五)《雨晴出游口占长句四韵》
81 _20_10_6_(六)《杂诗》
82 _20_10_7_(七)《夜坐偶成长句四韵》
83 _20_10_8_(八)《夏初杂诗》二首
84 _20_10_9_(九)《偶成二绝》其二
85 _20_10_10_(十)《海棠绝句》
86 _20_10_11_(十一)《薄暮散步什刹海附近,因访友人不遇而返》四首
87 _20_10_12_(十二)《向晚短句》
88 _20_10_13_(十三)《长句四韵》
89 _20_10_14_(十四)绝句一首
90 _20_10_15_(十五)断句
91 _20_10_16_(十六)《鹧鸪天》二首
92 _20_10_17_(十七)《浣溪沙》
93 _20_10_18_(十八)戏言二句
94 _21_0_附 录
95 _21_1_一 驼庵诗话
96 _21_2_二 驼庵诗话补编
96 _21_2_二 驼庵诗话补编
95 _21_1_一 驼庵诗话
94 _21_0_附 录
93 _20_10_18_(十八)戏言二句
92 _20_10_17_(十七)《浣溪沙》
91 _20_10_16_(十六)《鹧鸪天》二首
90 _20_10_15_(十五)断句
89 _20_10_14_(十四)绝句一首
88 _20_10_13_(十三)《长句四韵》
87 _20_10_12_(十二)《向晚短句》
86 _20_10_11_(十一)《薄暮散步什刹海附近,因访友人不遇而返》四首
85 _20_10_10_(十)《海棠绝句》
84 _20_10_9_(九)《偶成二绝》其二
83 _20_10_8_(八)《夏初杂诗》二首
82 _20_10_7_(七)《夜坐偶成长句四韵》
81 _20_10_6_(六)《杂诗》
80 _20_10_5_(五)《雨晴出游口占长句四韵》
79 _20_10_4_(四)《五月十二日雨中到校,青峰索阅近作,归来成长句四韵》
78 _20_10_3_(三)《偶读香山诗,见其自注中有暮雨潇潇之句,意颇爱之,因足成四韵》
77 _20_10_2_(二)《春日杂咏四绝句》
76 _20_10_1_(一)《病中作》
75 _20_10_0_十 自评诗词
74 _20_9_九 作诗与读诗
73 _20_8_八 山岳式与波浪式
72 _20_7_七 双声叠韵
71 _20_6_六 词语之“返老还童”
70 _20_5_五 长诗须铺张
69 _20_4_四 五古须酝酿
68 _20_3_三 创新与冒险
67 _20_2_二 心物与因缘
66 _20_1_一 世法与诗法
65 _20_0_杂谭诗之创作
64 _19_4_四 尊物与多情
63 _19_3_三 读禅与学诗
62 _19_2_二 诗人之五种习气
61 _19_1_一 诗人本身须是诗
60 _19_0_杂谭诗人之修养
59 _18_5_五 气·格·韵
58 _18_4_四 动与静
57 _18_3_三 言中之物与物外之言
56 _18_2_二 余裕与韵味
55 _18_1_一 格物与物格
54 _18_0_杂谭诗之特质
53 _17_4_四 穷愁与愤恨
52 _17_3_三 伤感
51 _17_2_二 恐怖
50 _17_1_一 神秘与玄妙
49 _17_0_杂 谭 诗 境
48 _16_漫议N、K二氏之论诗
47 _15_漫议S氏论中国诗
46 _14_欣赏·记录·理想
45 _13_知·觉·情·思
44 _12_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
43 _11_附二 静安词选目
42 _10_1_2_(二)孤高·深刻·伤感
41 _10_1_1_(一)从静安词《浣溪沙》(天末同云)说起
40 _10_1_0_二 说静安词
39 _10_0_附一 《人间词话》评点
38 _9_1_6_(六)“动”与“静”
37 _9_1_5_(五)境界之由来
36 _9_1_4_(四)“有我之境”与“无我之境”
35 _9_1_3_(三)诗之“体”与“真”
34 _9_1_2_(二)说“因”与“缘”
33 _9_1_1_(一)认识“境界”
32 _9_1_0_一 “境界”说我见
31 _9_0_论 王 静 安
30 _8_4_四 曲少文字障
29 _8_3_三 《东堂老》
28 _8_2_二 说《西厢》
27 _8_1_一 元剧中之悲剧
26 _8_0_谈 元 曲
25 _7_5_附二 宋词俗语举例
24 _7_4_附一 梅溪词选目
23 _7_3_三 姜白石之“干净”
22 _7_2_二 从程垓《小桃红》说到咏夏
21 _7_1_一 少游词好语言
20 _7_0_宋 词 短 说
19 _6_5_五 感觉与印象
18 _6_4_四 贫与瘟
17 _6_3_三 纪事
16 _6_2_二 情致
15 _6_1_一 伤感
14 _6_0_说 竹 山 词
13 _5_附二 辛弃疾浪漫主义词选目(25首)
12 _4_附一 辛弃疾词选目(27首)
11 _3_8_八 余论
10 _3_7_七 含笑而谈真理
9 _3_6_六 英雄的手段与诗人的感觉
8 _3_5_五 性情与境界
7 _3_4_四 才气与思想
6 _3_3_三 “通”与“不通”
5 _3_2_二 文辞与感情
4 _3_1_一 健笔与柔情
3 _3_0_稼轩词心解
2 _2_闲叙《樵歌》
1 _1_词 之 三 宗
分类
书架